近期我报名了两大赛事,上马和重马。上马报名人数已达国内第三,全马中签率7.2%。这个中签率,说实话,在顶级赛事中不能算低了。再看重马,266358,进不了前五,还能排进前十,全马中签率4.29%。
为什么报名人数多,中签率还高呢?原因在于赛事是否敞开成绩直通大门。
毫无疑问,任何赛事的名额,不管以何种方式,最终都是分发到跑者手中的。至于如何分发,不同赛事,有自己的选择标准。
其实也不存在合理不合理,只要事先在竞赛规程、报名须知中说明白,大家都清楚你画下的道道,也能够给予理解。
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,跑者在选择赛事,赛事相应地也在筛选跑者。比如我想要破三数据,那我就对成绩在3小时以内的选手,应收尽收;我不追求这个,那我就对跑得快的和慢的一视同仁。
一刀切,以今年以来报名20万+为标准,国内满打满算也才9场。从这9场赛事的直通状况,基本可看出国内顶级赛事的选择,以及对待跑者的姿态。
让我没想到的是,这几年大家总是对上马难中签非议颇大,但上马从规则上却是对大众跑者最公平的。除了极少数系列赛直通名额外,其他名额不看成绩,全看运气。
设定成绩直通的,等于是照顾跑得快的。大多数顶级赛事还是要“面子”的,只不过在数量上,大家标准不一,直通多的,最后拿出来抽签名额,还不到总名额的一半呢。
一马当先
判断一场顶级赛事有多个维度,成绩必然是重要一环,毕竟是比赛嘛。
先看看刚出签的2026重马,全马25000个名额,留给成绩直通10000个,留给大众选手10000个,剩下5000个,系列赛长嘉汇半马直通1000个(男女前500名),慈善名额500、赞助商及媒体3500个。
从重马披露的数据看,符合成绩直通的26866人,中签率37%。没中签的16866人,还能再加到大众选手抽签池子里,共233249人,抽取10000人,中签率只有4.29%。
这跟南京马有异曲同工之处。南京马按照成绩,将选手分为A、B两个抽签段,A段有20686人,中签率36.96%;B段173242人,中签率6.62%。
今年锡马时,汇跑还没有像南京马这样分成A、B两段。其设定的直通成绩标准,男子取前5000名,女子不足5000人,就把符合的2000个直接中签了。
如此一来,锡马25000的全马规模,最后拿出来抽签的是12802人,一半的样子,中签率6%。
成都马25000的全马规模,给成绩直通留了5000个名额,12897人入围。西安马全马22000人,拿出4000个用于成绩直通。长沙马只要符合成绩达到其要求,即可获得参赛资格,不过其未披露有多少人通过这种渠道直通。
这两年“中国速度”的大幅提升,顶级赛事的直通门槛已经越来越高,直到不再是照单全收,也开始抽签了。而留出大量名额给直通选手的,破三数据必然会好看些。
一视同仁
上马对大众跑者真是算友好的了,25000个名额,上马系列赛才给750个,慈善1000个,剩下的全拿出来抽签了,于是才有7.2%的中签率。
只是上马的数据并不算透明,有4313名国际跑者,我估计这些老外,都应是直接中签的。事实上这也没什么,我记得早几年厦马就是,外籍跑者都是报名就中签的。本身报名国内赛事的国际跑者,就不会太多。
对于一心国际化的赛事,给国际跑者直接中签,算是吸引其报名的手段之一,倒也无可厚非,但公开说出来,比藏着掖着更好。
兰马很直接,告诉大家:本次赛事不设成绩直通名额。其能拿到直通名额的,就是黄河马拉松系列赛上赛季积分前200位的选手,以及终身号运动员,加起来应该也没多少。
作为国内报名个人数纪录创造者,汉马今年也不搞成绩直通,其只给汉马系列赛留了830个名额,涵盖了全马、半马和健康跑。
赛事搞不搞成绩直通,也跟赛道密切相关。如果赛道难度大,不易出成绩,你打开直通之门,除非有档期优势,不然那些精英也不会打破头都想跑的。
这其中很难有个平衡点,反正每个赛事情况不同,不管怎么做,都能给自己找到说辞。
随着顶级赛事报名人数的飞涨,这两大体系带给跑者的,也仅仅是名义上的照顾、厚爱,越往后,不管跑得快的还是大众跑者,都会发现跑顶级赛事越来越难的。
上一篇: 张之臻复出首站面临四面楚歌,布云朝克特中国赛季喊出超低目标
下一篇: 好奇湃霍纳的20年